《俗世奇人》教學設計
(返回《俗世奇人》首頁)
教學目的: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2.品味語言特點,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情節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入
中國歷代的史書,大多只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立傳,其實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間也不乏奇人高手,他們又何嘗不值得大書特書。讀了兩篇短文,相信你會受到啟迪。
二、作者簡介 馮驥才簡介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刷子李和泥人張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刷子李和泥人張都是俗世奇人,他們都拿手擅長的行當,可以說是有大本領大智慧。 20.《俗世奇人》導學案含答案
四、學習課文
(一)誦讀。學生自由朗讀,并做適當圈畫、批點,或復述故事。
(二)表演。兩篇短文情節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編寫課本劇或小品進行表演。學生演出后,評選出最佳劇本和最佳演員。 俗世奇人課后練習解題指導
提示:課本�。�什么是課本劇 )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安排好地點,設計好舞臺提示,處理好臺詞。
(三)品詞語。文中有一些傳神的字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其韻味。
提問: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語氣、語調和重音,研討括號里的問題。
1.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站著。(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突出了作者什么觀點?)
2.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俗世奇人》問題探究
3.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么說是不是太夸張了?你怎么理解這種夸張的作用?)
4.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里的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你怎么理解句中加點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他的動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1句,句式上運用了對比(對比與反襯的區別)手法,突出了作者對有絕活人的稱道、佩服。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寫出人們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強調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絕活。第3句,作者并沒有太夸張,這里運用夸張手法,突出了泥人張的手藝高超,無與倫比。第4句,“找樂子”寫出海張五的囂張氣焰。如將“找”換成其他的動詞“玩”、“叫”等,表達效果就不夠恰當了。 《俗世奇人》教學反思7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