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俗世奇人》導學案
設計: 龍的故鄉
【學習目標】
1.解決詞語,了解作家作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以情景誦讀,情節表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學習課文。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3.體會小人物大智慧,體會我國文化遺產的寶貴。培養重視、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意識。
【學習重點】
1、欣賞精彩的語言美品味作者語言,初步體會人物速寫的方法。
2、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聯系文化背景領悟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自主預習案】
1.文學常識:馮驥才,( )人,中國當代著名( )和( )1942年生于( ).
2.詞語注音:
闊綽( ) 撂高的( ) 吆喝( )
怵三分( )捏一撮( ) 秫米面( )
硌牙( ) 琢磨( ) 下晌( )
黏軟香甜( )嚇懵( )砸飯碗( )
3.補充詞語
( )場作戲 八面( ) 看風使( )
左右逢( )山( )海( ) ( )有興味
( )陋( )聞 大名( )痛改( )
人情( ) 毫不( )
4.解釋詞語:
八面玲瓏:
逢場作戲:
看風使舵:
左右逢源:
【課內探究案】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奇人
1.理解題目
2.把握文章情節.
(1)想一想,“泥人張”.楊七.楊八.各自奇在哪里?
(2)他們各自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試著分別簡要概括.
(3)《泥人張》中說藝可靠.而《好嘴楊八》中說技藝靠嘴,兩者是否矛盾?
3.精讀課文.進一步品味語言.找自己欣賞的語句與大家共同分析.
(1).“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關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是否本末倒置?
如果刷子李手藝平平,專在保證“身上沒有白點”上下功夫,那就不但無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舉的目的其實是在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藝,其中流露出對自己手藝的絕對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對自己的挑戰和較勁。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實力做后盾,就絕不能說是作態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的也確實“優秀”�;蛘哒f,這是一種“包裝”,是一種廣告效應,完全無可非議。
而曹小三的心態也屬正常。既然刷子李為自己立下了如此之高的標準,別人就必然會用這一標準來衡量他。
(2).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獨到之處?
首先是濃郁的“天津”風味:“要哪沒哪”“就賽升天一般美”“架式挺�!薄耙粋€泥團兒砍過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華。
其次,語言極具造型能力:“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著”一句對稱工整,有對比,有比喻、夸張,將天津衛碼頭上的世風描寫得淋漓盡致。
再看寫刷子李刷墻的一段文字: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晃來,悠然晃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的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賽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這哪是刷墻,簡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贰昂嫌谏A种�,乃中經首之會”的風采。幾句簡單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紙上。
又如,泥人張捏好海張五頭像后,“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一個“戳”字看出了泥人張內心的憤怒、鄙夷與不屑,真是無可更易的一個字眼。
【拓展檢測案】
(1)為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按拼音寫字。
吃葷( ) 發蔫( ) 褒貶( )( )
chuò( )號 屏zhàng( ) kōu( )泥巴
(2)解釋下列詞語并造句。
①天衣無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著。"一句中沒有使用的修辭是( )
A.對比 B.夸張 C.對偶 D.擬人
(4)把下面一段話正確排序。
①您別說不好,這一來也就練出不少能人來。
②天津人迷戲也懂戲,眼刁耳尖,褒貶分明。
③天下看戲,哪兒也沒天津倒好叫得厲害。
④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沒哪,戲唱砸了,下邊一準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葉沫子沾滿戲袍和胡須上。
⑤戲唱得好,下邊叫好捧場,像見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紅唱紫、大紅大紫;
正確的語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簡答。
①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站著。(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突出了作者什么觀點?)
②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③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么說是不是太夸張了?你怎樣理解這種夸張的作用?)
④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里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粗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它的動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
(1)hūn niān bāo biǎn 綽 障 摳 (2)①比喻事物沒有一點破綻。造句略。②名氣很大。造句略。 (3)D (4)②⑤④③①(5)①這是一個對仗工整的對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兩種人做了一番鮮明的對比,傳神刻畫出了"天津碼頭"上"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作者運用這樣的對比句突出體現了作者對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②"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指的是天津衛"碼頭"的生存規則,這是經過長期社會選擇而形成的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強者風光弱者受窘的規則。"地地道道"強調的是這條鐵的法則所具有的廣泛性、徹底性--貨真價實,毫不通融,毫無回旋余地。③作者確實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這是民間文學中十分常用的手法。這種夸張其實是在突出"泥人張"的技藝超凡絕倫,遠遠超出同行中人。如果只寫"技藝高超",文字就過于平板。而作者運用這樣強烈的夸張后,就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夠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④這一個"找"字源于海張五的"找樂子","找"即"尋覓"的意思。一個"找"字,看出了"泥人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機智,還看出了海張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換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張"一方的行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還擊"和"機智應對"了。